服务热线:
13206405565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周刊]北京:每一天都在准备奥运

来源:火狐vip体育    发布时间:2024-03-03 20:31:28   

  如果继续一直问下去,张艺谋、张继刚和陈维亚恐怕一晚上都难以走出演播室,人类对于奥运会开幕式的期待、联想与怀疑、甚至是担忧,似乎都在迫切的希望从他们每一个人嘴里得到或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我觉得第一它是要突出展示我们祖国5000年灿烂文化,这是一定的,作为一个东道主一定要这样做的,等于世界各国的人,各国的观众,今天也喜欢看这个。那么除了这个之外还要展示我们今天当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人的新的精神面貌。除了这些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展示奥林匹克的精神,展示世界,就像我们那个口号一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要展示中国宽大的国际胸怀。

  “老谋深算”,形容现在作为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的张艺谋,应该是最为恰当的。“中国的文化”、“当代的风貌”、“奥运的精神”,这每一部分都足以让他和他的创作团队绞尽脑汁。而在本周,当人们得知他的方案已确定进入到排练制作阶段时,来自导演组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成为人类勾勒自己脑海中开幕式场景的重要的一笔。

  我比较喜欢雅典的奥运会开幕式,我们觉得他颠覆了前27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的表现方式,他把在陆地上的表演改为在水中表演,他们表达了一种爱琴海,这其实就是根本上颠覆了一种表演方式。

  其实焰火是一个非常可以速热的、带动情绪的环节,但是在这当中体现环保,体现科技含量,并且要体现创作理念,其实都是非常难的。

  是不是一定要把最熟悉的告诉观众,我认为不一定,应该把最精彩的,也许陌生也是一种爆发力。

  巴塞罗那奥运会,一名残疾运动员射箭点燃圣火;亚特兰大奥运会,拳王阿里用颤抖的手点燃了火炬;2000年的悉尼,圣火从海水中升起;2004 年,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以梦幻般的蓝色展示了一个具有辉煌文明史的现代民族对人类的祝福。明年的北京,又会给全世界的观众,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极富中国特色的奥运开幕式呢?

  我比较喜欢拳王阿里点火,因为我们谁都忘记不了这是全世界最有力量的一只手,而他用一双颤抖的手点燃圣火,把力量再传达给别人,使之更高更快更强。也正因为如此,当天夜晚很多全世界的人都为这一举动而流下热泪。

  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让所有人判断到我们会怎么样,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要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也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是最难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来简单,并不轻松。奥运会的开幕式、点火仪式,不仅是对张艺谋、张继刚、陈维亚的考验,也是对中国人聪明智慧结晶的考验。然而,悬念的最大魅力也许不仅仅在于揭示迷底,恐怕更在于人们思考、想象和期待的美好过程。

  本周,不少的北京老百姓在公交车上都看见了这样的镜头,几位外国记者扛着摄像机在车厢里推拉摇移。实际上,这是应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之邀来参加“相约北京”电视媒体采访活动的外国记者。与中国老百姓更为关注开幕式的方案不同,这30多位记者的目光更关注的是他们迫切待解的悬念。

  环境、交通,还有这位日本女记者关注的食品安全,是许多国外记者观察北京奥运会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对这些敏感问题,他们似乎都是带着猜测和怀疑前来采访的,他们不会放过每一个环节。

  韩国记者:总的来说还可以,但是高峰时段时速20公里左右的占了80%以上,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日本记者:当然看到检测了很多东西,也送来了好东西,但是我现在明白了,送到你们这儿检查的这些类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还有那么多的商品,是不是得可经过类似的检测呢,是不是都能够获得保证呢,这还是一个问题。

  本周,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一年的日子里,尽管采访的外国记者团看到了中国在环境、交通、食品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然而并不真正放心的他们还是诚实的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而北京市就在本月将进行奥运会期间交通、环保应急保障措施的演练,同时还会加强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摊点的整顿和规范。对于外国记者的心里的这些悬念,也许不像中国老百姓对于开幕式的悬念,恐怕要到奥运会闭幕的那天才能真正的完全解开。

  在本周,我经常跟人家说的一句话是,面对未来一年,我绝不担心咱们的硬件,肯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说不担心软件那是假的。我们会怎样当东道主呢?我们的观众表现会如何呢?在服务当中,我们会不会过度热情呢,让人不适应?我们会不会过于看重胜负,依然用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运动员呢?等等,您说这一切可以不担心吗?但是同时期望又很多,北京奥运可不可以让我们自身的提高变得更快,比如更加开放,更加融入世界,更加尊重人类普范的价值观,当然也包括更心平气和和凝神静气的与世界打交道,甚至与一些不顺耳的声音和人来打交道。这一切都是未来一年我们要面对的考验。

  倒计时的当天晚上,我在,当成龙数4,3,2,1 时, 我做了一个现场的电台直播。这个直播在当时美国都听得到。因为奥运离我们慢慢的接近了,美国的观众也慢慢变得关心在北京的情况。我们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将来也会越来多。

  罗蒂所在的ABC,是美国七大广播电视网之一,而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来北京报道奥运的国外媒体将会慢慢的多。

  我们正在考虑扩大办公室,为奥运订饭店,我们正在想最好的报道方法。/在奥运会即将召开的一两个星期之前,会有一大批记者从美国过来。常驻北京的记者也将在未来的一年中就北京为奥运会作准备进行报道。

  对于刚到中国半年多的罗蒂来说,如今她在这里采访拍摄的政策环境和她最初想象的情形实际上并不相同。

  在我来之前,我想这里做采访一定很难,没有人会帮助我。但当我来了以后,我发现容易的多。我们大家可以出去拍摄,跟人做采访。这些都是政府所做的努力,能让我们做更全面的报道。

  北京奥组委格外的重视媒体的服务工作。中国政府也格外的重视媒体的服务工作,为了兑现我们申办时的承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为了给采访奥运会提供便利条件,国务院在今年1月1日专门实施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其中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即可。今年五月,奥组委又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正常采访服务指南》,7月1日,奥运新闻中心真正开始启动了“一站式”服务机制,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的对奥运会的报道。

  很明显,北京政府,中国外交部,北京奥组委都在为让更多的外国记者能来北京报奥运会做努力,我真的相信,中国政府希望外国关注中国,他们盼望有更多的记者能来。

  这是我们中国政府借奥运会这么一个重大的赛事表明我们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通过这种对国外媒体的管理的一种方式的改革,使我们中国更加以一个比较完整的、全面的、真实的一种形态反映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

  加拿大广播公司体育电视网马祺:我们九月份还会有20多个人过来,等于现在到奥运会之间会不停有人过来。

  外界一直在持续关注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中国政府也会全面启动北京奥运食品安全的监控体系。我想知道,这个体系会不会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能够切实保证到时候北京奥运期间外国运动员以及游客的食品药品安全呢?

  在更加开放的同时,中国显然也在面对着更多来自外界的压力,以食品安全为例,在少数国外媒体不负责任的大肆炒作下,如今正成为着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回应是,公布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高达99%的合格率,出台十分具体细致的食品安全监控方案,除此以外,还积极主动地加强了同其它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合作。

  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首的食品安全协调小组。同时,我们公布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的行动纲要,也制定了奥运会餐饮供应企业的监控方案。

  关于中国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对待国际舆论的看法,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借鉴,也是一个启示,就是以事实说话,既不要夸大,也要重视。

  我们不赞同把奥林匹克政治化的做法,因为这不符合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不符合奥林匹克关于“体育竞技不得有任何歧视”的原则,因此我们不赞成把奥运会问题都政治化,这样的做法我们是反对的。

  除了食品安全,如今,一股将北京奥运政治化的势力也不断地向中国施压。今年3月,美国一个女演员米亚法罗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充满偏见地指责中国,并号召通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向中国施压。5月,108名美国议员联署公开信给中国政府,声称如果中国不改变其苏丹政策,将对北京奥运造成不好影响。对此,中国政府当即给予有力的回击。

  大家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一件体育盛事,奥林匹克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非政治化,所以把奥林匹克跟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态度挂钩,这确实是毫无道理的。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我并不担心奥运会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很大的成就必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北京奥运会在筹办过程中,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会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你们对这些是怎样进行回应的?你们对于CNN的一些有关报道,包括批评的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是否很简单地让这些声音消失,对他们进行封口,还是按照国际惯例的做法采取一些行动?谢谢。

  我很赞同你的说法,一个巨大的机遇里面就还蕴育着巨大的挑战。北京奥运会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已遇到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各种声音,我们也有思想准备,今后这个声音可能还会更多,也许还会更高涨,对此,奥组委还是有思想准备的。

  显然,对于奥运,中国在更加开放的同时,也在以更自信的姿态应对着外界的质疑、压力和挑战。有评论这样写道:举办奥运会,当然意味着一场体育狂欢和文明盛宴,但对于有着刻骨铭心特殊历史记忆的中国,其内涵却远超于一场盛宴。从关注奥运,参与奥运,到申办奥运、筹办奥运,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拥抱,经历了激情到理性的演变。曾经我们更多地意识到奥运金牌和奥运主办权能加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一个大国的自豪感;后来,我们逐渐将体育的意义回归体育本身,将主办奥运更多地视为促进国家全面进步的契机。

  在北京奥运申办成功之后,曾经有很强的声音不断的说,办一次北京奥运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契机。这两年,这个声音小多了,因为只有对一些中小国家主办奥运才可以明显的拉动经济,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北京主办奥运对整体经济的拉动并不像六年前人们以为的那么大,北京的GDP在中国大盘子中,连5%的份额都占不到。但是,如果在经济的拉动方面并不很特别,北京奥运会拉动其他的一些什么呢?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期待的。那就是在很多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中国能够脱胎换骨的进步。很多年后,我们该为此感叹,有一种全新的态度因北京奥运而悄然成长,中国更自信,更开放,更民主,更现代了,这个要求今天提出来早吗?高吗?我想,不早,也并不高,您说呢?好,咱们下一周再见。